|
省政协十一届二十四次会议现场。记者 胡晓梅 摄
长城新媒体11月3日讯(记者 胡晓梅)11月3日,河北省政协第十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在石家庄召开,会议围绕省政协1号提案《推进清洁取暖 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进行了专题协商议政。省政协农业委员会主任、民盟省委副主委杨玉成,保定市政协副主席、民建省委副主委、市委主委闫立英,民革省委副主委、省检察院副检察长何秉群,任丘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冯好乾,张家口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王江,香港新创建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张展翔,唐山市政协副主席、民盟省委副主委、市委主委刘长锁分别作了发言。
省政协农业委员会主任、民盟河北省委副主委杨玉成。记者 胡晓梅 摄
杨玉成:将清洁取暖建成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
要切实把北方地区气代煤、电代煤工程办成民心工程,必须从群众关心的具体“小事”入手。要充分考虑群众对气代煤、电代煤改造成本及运行费用的负担能力,研究完善财政支持和优惠政策。应在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的同时,与扶贫攻坚政策相结合,区分不同情况,使支持政策向农村倾斜、向低收入家庭倾斜,尽量降低其经济负担。除财政支持外,在气代煤、电代煤取暖施工建设中,如管道挖槽、线路架设、设备材料搬运等工程用工,尽可能选用当地农民工,在工程实施中增加他们的收入。
要按照“企业为主、政府推动、居民可承受”的原则,科学合理制定各方面都能接受的用气用电价格。要抓好入户管网建设,确保“最后一公里”质量安全,让气代煤、电代煤取暖成为群众放心工程。
要争取政策,推进风、光发电在清洁取暖工程中的区域化利用,降低群众用电成本。在推进清洁取暖工作中,应争取放宽在风光发电集中区域入网限制,或争取自建区域性取暖专用电网。这样,既可避免风光电产能浪费,增加发电企业收益,也可减轻地方财政补贴支出。
保定市政协副主席、民建省委副主委、市委主委闫立英。记者 胡晓梅 摄
闫立英:对禁煤区的气代煤项目办理开通“绿色通道”
保定作为京津冀大气污染协作防治1+2重点城市,禁煤区农村数量多、散煤燃烧量大、改气改电任务重。在推进禁煤区“气代煤”项目手续办理时有待规范和简化。
目前,已完成和在建的项目手续有待规范,对未开工项目,按常态做法,需进行项目可行研究报告的编制、立项、规划、环评等复杂的准备工作,实施时涉及到的测绘、设计、施工、材料供应等都需进行招标。如何做到既符合规范又不影响进度,建议省根据禁煤区任务的特殊性,就项目手续的办理给予整合优化。由于气代煤管网工程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穿越铁路(含高铁)、高速、河流、南水北调干渠等情况,也需要到省或国家办理手续,各项手续办理如果按部就班进行,大概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这与禁煤区任务要求相比,不仅时间上不允许,且难以操作和实施。建议省相关部门建立一个简单、快捷的手续办理绿色通道。
民革省委副主委、省检察院副检察长何秉群。记者 胡晓梅 摄
何秉群:建议建立雄安新区地热开发示范区
地热资源是重要的清洁能源。雄安新区拥有良好的地热资源,要抓住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机遇,建议建立雄安新区地热开发示范区。借助地热资源基础和产业运行基础优势,重点推进地热供暖发展,同时探索建立地热供暖、制冷、种养殖及温泉休闲度假等多元化开发梯级利用的地热开发产业链,以更好地开发我省地热资源。
在推进地热资源利用过程中,要严格规范监管,确保每个地热项目实施回灌技术。河北平原地热区属圈闭型热储类型,地下热水处于封闭的环境中,基本无水量补给,开采地下热水是在消耗其储存量,地热水回灌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此问题。政府应制定地下热水回灌技术规范,强力推进“取热不取水”。对以往建成的直排地热井,一律限期实施回灌技术改造,限期内不能达标的,坚决关停。新建的地热井要将回灌作为审批监管的先决条件,同时相关部门建立取水井和回灌井在线监测制度,加强日常监管。对无序开采、非达标回灌、肆意排放尾水的地热井予以依法关停和取缔,确保开发利用行为安全、规范、可持续。
任丘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冯好乾。记者 胡晓梅 摄
冯好乾:让利于民破题县域“气代煤”工程
作为非“禁煤区”,任丘市走出了一条主动加压、全域覆盖的破解县域“气代煤”工程之路。2017年省里下达任丘“气代煤”任务8.4万户,截至目前,任丘市完成通气户11.6万户,所有413个村均已实现天然气村村通。工程完工后,每年可减少散煤消耗110万吨,减排二氧化硫2352吨,氮氧化物7409吨,烟尘1646吨,极大改善任丘及周边区域大气环境质量。
在“气代煤”工程推进过程中,任丘市最大让利于民,解决“安得上”的问题。在积极争取省级专项补贴的同时,任丘市自掏腰包,分别拿出1.16亿和3.1亿元,用于补贴居民燃气初装费和燃气设备购置费;采取集中企业统一招标等市场手段,使壁挂炉每台比市场价下降了1000元左右。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居民负担。同时还出台奖补政策,解决“用得起”的问题。该市规定凡2017年1月31日之前缴费的农户,每户奖励燃气200方;5月31日之前缴费的农户,奖励100方。对农户使用天然气超过200方的,每立方气补贴0.6元(最高补贴不超过1200方)。仅此一项,市财政就又拿出1.3亿元的补贴,使居民冬季燃气取暖价格接近燃煤取暖价格。
张家口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王江。记者 胡晓梅 摄
王江:建立可再生能源交易平台推进电热供暖
张家口市具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规划可开发量达5000万千瓦以上,按照国家能源局测算标准,如果将张家口市可再生能源电力的10%用于电供暖,就可实现30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清洁能源供暖,每年可替代120万吨标准煤,必将极大地改善京津冀区域的大气质量。
为探索可再生能源应用消纳新模式,张家口提出了构建“政府+电网+发电企业+用户侧”共同参与的四方协作机制,建立可再生能源交易平台,创新可再生能源电力应用模式。一是以电网公司为主体建立可再生能源电力交易平台;二是风电企业将最低保障收购小时数之外的发电来量以不超过0.05元/千瓦时的价格竞价上网;三是出台降低输配电价的政策,将输配电价降低至0.1元/千瓦时以内,或实行输配电价减半政策,最终使电热供暖用户侧电价控制在0.15元/度以内。目前,《张家口2017年度风电供暖实施方案》已经正式获得批复。建议尽快协调华北能监局批复《冀北电网(张家口)新能源市场化交易规则》,加快搭建可再生能源电力交易平台,力争四方机制尽早投入运营。
香港新创建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张展翔。记者 胡晓梅 摄
张展翔:做强清洁供暖“河北制造”
河北拥有涵盖光伏、风电、地热利用和控制逆变设备、储能装置、智慧能源、地热空气源热泵等清洁供暖相关产业,得天独厚的这些产业优势需要政策的支持和引导。目前清洁供暖产业还是政策驱动型市场,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充分发挥我省清洁供暖产业优势。
一是通过法规和经济手段,扶持清洁采暖技术和产品研发,提升行业集中度,扶持若干省重点企业,做大做强。二是培优做强光伏采暖产业。建议增加或放开光伏扶贫审批指标,合理制定分红比例,简化项目审批手续,因地制宜选择光伏扶贫建设模式和建设场址,简化并网过程、提高并网效率,加大光伏扶贫项目的支持力度。三是支持空气源热泵、高效电蓄热锅炉(热效率要大于1)等生产企业的发展,在科技扶持资金、税收、用地等方面给予优惠支持,使企业轻装上阵、快速发展。四是继续支持既有建筑物的节能改造,提高新建建筑的节能标准,助推建筑节能技术和产业的发展。五是重点支持利用高新清洁取暖技术的合同能源服务管理供暖公司发展,打破特许经营区域垄断、放开供热经营许可限制、改变政府大包大揽的供热行业管理模式、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清洁供暖产业快速做大做强。
唐山市政协副主席、民盟省委副主委、市委主委刘长锁。记者 胡晓梅 摄
刘长锁:发展生物质能推进农村能源结构优化
河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生物质资源充足,目前,我省农作物秸秆的年产量6000多万吨,林业“三剩物”(采伐剩余物、造材剩余物和加工剩余物)可利用量570万吨;食用菌菌渣130万吨,养殖业的牲畜粪便、柠条、生活垃圾以及杂草等,可能源化利用的资源量2000万吨以上。因此,大力发展生物质能符合河北的省情。
发展生物质能,要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协同发力,实现产品结构优化。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下,充分考虑当地资源优势和用户需求,遵从市场规律,“宜气(沼气、天然气)则气、宜液(液体燃料)则液、宜固(压块等)则固”。大力扶持利用规模化养殖业废弃物、农业废弃物、城镇污水生产沼气、生物天然气联产有机肥项目,在发展生物质能过程中实现环境改善。积极挖掘市场潜力,谋划沼气分布式“热电冷”联产项目,提高就地消纳能力、综合利用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推广生物质压块、生物质制气在城乡居民供暖、炊事等领域的应用,进一步推进垃圾发电和热电联产项目。因地制宜,以现有规模化养殖企业沼气工程为基础节点,积极延伸产业链条,建设“养殖种植、沼气沼液、有机肥、观光农业、特色食品(如豆制品等适合以沼气为能源的深加工产品)加工”闭路循环为特征的绿色农业项目。